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

【法本講述】玄元宗聖靈宮動物道場 - 穢跡金剛護法本願概述(下)

裡法:
修行為何得不到証量,因為汙穢讓神性顯現不出。螺髻梵王見穢跡金剛幫忙清淨,得見尊佛顏,也就見到了真正解脫的正法。

持頌穢跡金剛咒42功德

條件:
1.持頌數量要足
2.授佛應允

01.位尊德貴02.降服情慾03.去染除穢04.通染通淨05.方便修學06.聰明智慧07.得大福報
08.離貧得富09.降魔鬼病10.延壽消災11.治瘟疫病12.治惡瘡病13.療冷寒症14.治百萬病
15.治夜驚怖16.夜夢吉祥17.令得安樂18.滅諸罪事19.畫像滅罪20.防蛇毒獸21.避諸毒食
22.防水難患23.止雹息雪24.辟兵災橫25.辟官諍訟26.免除盜賊27.治兒夜啼28.眾神庇護
29.鬼神敬禮30.諸王貴敬31.金剛侍衛32.子息易得33.生產順利34.得善因緣35.超度解脫
36.見亡者事37.本尊感夢38.本尊相隨39.證總持門40.得宿命智41.速獲菩提42.授記作佛

修行人的壇城(國家)在內心,護法(侍衛)的立身之處,就是在本命的壇城之中。
壇城要清淨,護法才會進駐。

修行-把過去累積的善資糧做聚合,到一定程度,就會開花結果
大圓滿-看見生命中的不圓滿,而且接受,超越就得到大自在。

【法本講述】玄元宗聖靈宮動物道場 - 穢跡金剛護法本願概述(下)


玄元宗聖靈宮動物道場 - 穢跡金剛護法本願概述(上)

金剛乘弟子要在意的心念:

1.不可貪取眾生的利益
2.不可以捨棄一個眾生
3.不可以以眾生為惡

不批判→無分別→平等心

執著下的五毒:
貪-對他人身物的執取
癡-對自己身物的執取
瞋-貪取他人財物遭不遂,己之身物遭佔取產生之不悅
慢-對己見之執取
疑-對他見之執忌
對治心的執念,就有辦法消除五毒

跨過三毒後,對治慢疑,
阿彌陀佛: 要一念稱信(心)

穢跡金剛普傳於東密(日本)與(朝)
簡易緣由(表法):

世尊涅槃前,螺髻梵王享樂未出現,用不淨污穢物作為屏障,阻擋前來申討的眾仙神眾護。示尊聞後,左心示現出一金剛力士,將螺髻梵王汙穢結界,全部破除。用指一指螺髻梵王,當下穢垢皆淨,隨即生起菩提心,與穢跡金剛同回世尊涅槃處。若有世間眾生,被諸天魔一切外道所擾亂,但頌我咒十萬遍,我自現身令一切有情隨意滿足,永離貧窮,常令安樂。

裡法: 佛代表正法,眾生就是螺髻梵王,沉溺育樂中,忘失正法。對生活習性欲望強烈。


元宗聖靈宮動物道場 - 穢跡金剛護法本願概述(上)



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

【起修以唸那部經為先?】玄元宗聖靈宮動物道場190811 俱緣眾共修(二)

勸請眾生修行,本宗應以下述次第順序告知。

並請其先閱聽此幾部視頻,讓其先有概念。以方便他們起修。


1、起修以何經為先?


【淨土觀念】玄元宗聖靈宮動物道場190518 俱緣眾共修(一)

修行一定要帶淨土的觀念,才會在臨命終時【命有所依】。

廣義來說修行的成果也是善業的呈現。
人---->修行---->發心---->願力---->證量成就---->佛
修行的成就初期是由發心而成,當心量大到一個程度就會有願力的出現,接著就要去行使願力,當願力行使到圓滿的結果,就成就為佛。
去淨土的好處
1.佛的願力攝受。
2.佛的親自教化。
3.滿足一切所求所想。
一般眾生化身投生到淨土蓮池時,是被包覆在蓮花花苞之中的 ,若不具備一定的智慧功德,花瓣是不會打開的。
佛會在花苞中親自授課,同時花苞也保護眾生不會受到魔言妖擾的誘惑,在佛願力成就的淨土中 ,眾生因佛的願力攝受保護,不會受到業力的牽引,能夠安心修行。
同時在佛的淨土中,因佛的願力神通能讓眾生滿足一切所求所想,不受三毒之火勾招,讓眾生能直證菩提永不退轉。
然而【成佛不會在淨土】。
淨土不收不畏因果及犯五逆重罪之人。
而發大願之人亦不會留在淨土,因為要讓願力能夠行使,所以要離開淨土,到人間行使願力。
當願力成就之時,就是成佛之時 。所以,成佛在人間,佛只能引導你,是不能直接讓你成佛的。
業力不應淪為宗教恐嚇,修行人 要行中道思維,過與不及都不是。



【法本講述】密勒日巴祖師開示,何事有益

行是【因信起修】,但入修之門的看見確是很重要,否則難証修行之功。
這篇【何事有益】是已証道的 密勒日巴祖師,於涅槃前最後開示。
言簡意賅是後輩修子應作修行正解前行之依據。
務必看之,務必看之,務必看之。不可等閒視之。

何事有益(上)

透過因緣方便性,可以讓因果清淨。業力難轉,但在業惡成因,結果之前,種下正確因,
來轉換過去要結的惡果。

六道如幻,世事如空,但因果不空。諸法是空,須以善業呈現。

修行是中道思維,在釋迦摩尼佛時代的背景,苦行非道。而在末法時代,樂過多,容易享世間福,可以恢復一些苦,針對生命中的清淨要去感受。


【若師不具淨傳承,求得灌頂有何用】
灌頂→得到法的傳承性的方便。對眾生來說只是個形容詞
舉例:每天誠心唸誦南無阿彌陀佛,南無是皈依的意思,就是每天被諸佛菩薩灌頂。
因此不用執著在大寺廟裡的灌頂。
師→清靜梵行的傳承。
沒有在清淨之心下,得到灌頂,也是無效,修行也不會有成就。心沒有在清淨下受法,灌頂也就不具傳承。

【自性與法不相合 手持法典有何用
開悟者的教化都是由法身佛而來。看見的東西一樣,所產生的思維完全不一樣。
因心生法,因法現心。透過法的領悟,看見自己佛性的存在。
教典:方便性。以次第概念來說,則是心外求法之物(外道)。以修行最後的本性來說,效率較低。持誦經典,心要體悟要應證,心才能生法,法才能返照回心,就是觀照。


若不捨棄世間法 依訣修觀有何用
金剛乘,接受鬼神道示現(因緣),但是要進入解脫道(因果)
真正的訣,可以超生了死。訣不在淨傳承上,不會有效果(解脫),身口意的觀想持誦不在訣上,亦不會有效果。

【三業與法不相合 念誦儀軌有何用
身口意的攀染不清淨,造成三業。身口意清淨後,三業要轉三密,依訣修觀才有用,
法的相應就會成就。

【惡語利嘴不對治 修行忍辱有何用
就世間法來說,修忍辱能不易產生事件的糾紛。種下爭論的惡因,就會結出爭論的惡果。

【親仇愛怨不捨棄 縱行供養有何用
供養的心是在自利還是利他,這是鬼神道(效率低)和解脫道(效率高)的差別。修行人不缺理論,缺的是實踐。

【自利之心若不除,徒行布施有何用
儒家的『是善非善』一說,做善事不須沽名釣譽,但有時候需確實要暴露出才能有善的影響力。這就是因緣的問題,不解因緣,就容易僵化。

【不識六道皆父母,寺廟雖佳有何用
寺廟是傳善法之地,不了解六道有情都是我們的眷眾,到寺廟所做的佛事都沒有意義。都只是為了利益相關所做,仍舊處於欠債狀態。若能了解六道有情都是我們的父母,便不會忌諱鬼神之事。用真誠的心做佛事,就會感應到六道有情,佛菩薩願意接受幫忙,護法願意成就。



何事有益(下)

密勒日巴祖師一生示現的就是清淨的梵行。

【若師不具淨傳承,求得灌頂有何用】
供滿堂佛象(表法),不如行住坐臥成為真佛(裡法)
修行的次第的概念:
清靜—>不攀緣—>不被事相迷惑—>安住
傳承:是哪位師父或法王傳受的(表法)
佛佛(覺悟,看見真相)相續的傳承就是清淨之道(裡法

【自性與法不相合 手持法典有何用
心要融入法,要依清淨,就會看見佛(覺悟)

若不捨棄世間法 依訣修觀有何用
訣,破生死(斷滅法,相對境)關的奧秘,
清淨之道,心不攀沿在事相上,看見法的真諦,產生覺,看見佛,行佛,証佛,成佛,破六道輪迴之關
【三業與法不相合 念誦儀軌有何用
身口意三業是攀染在貪瞋痴事相中,轉化成清淨變成三密,法即成就。
表法是術的(佛事)成就,裡法就是覺—>佛。
術的成就是隨順因緣,不須沾自喜或比較,在清淨之道中是不存在的。
聽易行難,是世人都有知識上的障礙,因為對文字都理解,但做到難。

【惡語利嘴不對治 修行忍辱有何用
眾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活在顛倒夢想,也就是本末倒置,菩薩是為因,眾生卻為果。
忍辱,我對你錯,我還是向你道歉,才是修行人。

【親仇愛怨不捨棄 縱行供養有何用
供養也是在做佛事,行諸佛事要先調整動機。成佛是為眾生,行諸佛事,是為成佛。
認為六道都是我們過去的眷眾,就沒有親仇愛怨。供養沒有功德,是因為被瞋恨心所蒙蔽。

【自利之心若不除,徒行布施有何用
佈施是利益眾生,求發財或自利意圖就沒有意義。

【不識六道皆父母,寺廟雖佳有何用
寺廟是聚眾傳法效率-->修清淨法就有佛(沒有分別,因為六道都是眷眾)見到佛,這間寺廟就有佛。

【此心不生清淨見 修造佛塔有何用
佛塔-->見佛-->覺悟-->清淨心,沒有了後三者,就只是表相的佛塔供膜拜。

【若離四時修瑜珈 造佛形象有何用
於晨早午晚,梵我一如的自性顯現,依清淨不攀染,佛就是時時刻刻的覺性。
供滿堂佛象(表法),不如行住坐臥成為真佛(裡法)。

【心坎深處不祈禱 依時供養有何用
自身本尊尚未成就前,要做2件事。
祈請-->加強力量(4+1行作)
勸請-->讓眾生得到利益(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)

【心中若不化口訣 自討苦死有何用
不破生死關(訣),就沒有解脫,終世輪迴情境的苦死

【死時不生大信心 觀摩佛祖有何用
去淨土要此口訣,要建立信心(功德之母)

【不生悲哀出離心  捨此棄彼有何用]
要產生輪迴之苦的悲想,才會對於世間之相,生起出離之心(行為的次第)

【不修愛人欲愛己 口說慈悲有何用
從觀想六道為眷眾開始,與眾生的愛產生平等無分別之心(行為的次第,需要練習)

【若不降伏煩惱因 成事供養有何用
供養不等於絕對功德,沒有在清淨之道走,所有佛事容易造業,都是攀緣。供養佛和眾生的心是沒有分別的。

【若不持續上師教 徒眾雖多有何用
沒有清淨的傳承,不是上師,只是彰顯教導者的功成名就。

【無用無益之作業 招損腦故應捨棄
清淨之道都無法相續行走,心不安住,一切都沒有意義。沒有得到教化真理,未照清淨的心法走,所做的(佛)事都是煩惱的因。


【所作己作我密勒 於堵煩惱無聊事 無須多作可休矣
身心靈都保持在在清淨的傳承道上,一切都做到了。


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

洛桑十分明白講座 - 閒聊奥修與其他


佛教是唯一的救渡方法嗎?

客觀來說,教法各家各派,各有所長,不是唯一的。以佛陀的教法來說,是比較完整的敘述。佛陀將所體悟的心得,分享給身邊所接受的人,慢慢衍生後面的佛教體制。

奧修衍生的教法為心靈的解脫。在教法的立足點,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,不輕易說對錯。

議題上的抉擇,要當個宗教的信仰者,還是實修的修行人?

心靈的解脫是修行人的目標,但在過程中所得到的體悟是到甚麼程度? 在修行的過程中,沒有菩提心智慧,大悲心顯現,這一切則流於文字的遊戲,也就是利用自己反應的思維程度或學識,來解釋片面所看到的現象。

人活在自己的心域裡,真實地圖不等於心靈的地圖,擷取片面來解釋全部永遠不會等於客觀,因此不要爭論,隨順因緣。接受,我可以更圓滿,你不接受也是就這樣。

產生分別心就會有批判,心就會隨波逐流,不平靜,就不是清淨的修行人。心若不被境界所波動,卻看得透,理解這些人的想法,依然維持心的平靜,那麼就是一個真實的修行人。這就是在心境下功夫。

洛桑十分明白講座 - 閒聊奥修與其他


2019年7月28日 星期日

洛桑十分明白講座 - 【四+1行作】飲食祈禱

從飲食中修行

吃素的目的: 滋養大悲心

吃素也會有殺生問題(農藥使用),吃素的邏輯,在不殺生的條件下,葷素都是一樣的殘忍。因此不管是吃吃素,都是不得已之事,是一件需要給自己警惕的事,警惕自己修行不夠,三餐都在造口業。

吃素的人若看輕吃葷食的人,則沒有真正得到吃素所要回饋的目的,也就是慈悲心不見了
,吃素只讓你產生分別心。而吃葷的人因此認為可以大吃特吃,毫無禁忌地拿殺生藉口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,也是不對的。

因此飲食禱告是很重要的,除了供養佛法僧,將此功德迴向給喪命的生物。這就包含了上供下施的完整性即是慈悲心的增長,也是勸請他們到淨土,幫助他們產生資糧的第一步,往生淨土的因緣條件。因此三餐飲食就是動態的修行。

此宗派針對葷食也要遵守三禁肉 不見殺、不聞殺、不為我殺,以及飲食餐前禱告。

除了本身要自在的飲食禱告,也要多勸勸親朋好友做飲食禱告,成就善緣。


飲食餐前禱告詞

弟子感謝尊貴的秘密主,
為我將眼前的食物分別為聖,
並將我對食物的口腹貪著之慾,
轉化為清淨的歡喜心,
供養諸佛菩薩,
並將此功德迴向給畜道有情,
感念其犧牲色身,
餵養我命之恩,
願彼與我共成佛道。

洛桑十分明白講座 - 四+1行作【飲食祈禱】